博客年龄:17年1个月
访问:?
文章:156篇

个人描述

刘里远,四川籍,1964年生,博士,副教授.......。先后就读川北医学院儿科专业、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专业、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专业、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专业。发表论文近五十篇,著书五部,获国家专利五项。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教研室教师,教授《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科学思想》等课程。曾当过三年基层临床内科/儿科医生,在简单的条件下,常常同时独立救治三十名左右病人的急重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胆略,深受患者爱戴。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经络实质及针刺效应机制研究,在《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一书中,全面总结了古典经络理论,纠正了现行经脉循行路线的大量错误,阐明了古典经络包括血管系统和非血管系统两大类型。现已揭示出经络实质的整体面貌,即皮肤交感神经――立毛肌分布线。相关三篇重要文章先后在国际一流英文杂志发表,标志着中医经络研究的重大突破。 对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思想有全面的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有独到的研究和精深的见解。在《中西自然科学思想》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卓越思想精华。特别阐述了孔子、老子、庄子、《黄帝内经》、《易经》等鲜为人知的伟大思想和卓越成就。编写《青年必知科学历程手册》,以修补教条主义科学教育的缺陷,展现真实具体、形象生动的科学知识,成为近年国内科普畅销书。近十年研究物种进化,创立一个全新进化理论,以取代达尔文的变异与自然选择学说。本研究坚决放弃以变异为基础的同一祖先模式,确立不同低等物种的杂交,通过基因组合,产生复杂高级的生命形式。完成英文巨著《新物种进化论》,在德国出版。 微信/QQ:413552970

华南虎照片之科学分析报告(完备版)

2008-06-09 18:55 阅读(?)评论(0)

题注在《终结版》之后,又获得大量强有力的立体虎和活体虎证据,并考察了拍虎现场,为便于阅读,故整合形成当前的《完备版》。由于时间关系,一些地方尚待日后完善(最后更新:17/6 5.00pm)。

声明:就算此前我们没有提供全面深刻的活体、立体、大体老虎证据,致使某些人在打虎名义下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现发布全面、丰富、严密的分析报告,充分证明周照虎是立体虎、活体虎、大体虎。故自即时起(2008-6-16),凡对本人及有关当事人再行人身攻击者,一经查实身份,必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另,永久保留对某些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本人与虎照事件任何方面都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凡诚心进行学术探讨者,请按正常的学术交流方式进行。此记!

心声同胞们,科学和良知都告诉我,周正龙确实在镇坪神州湾拍到了野生华南虎,这是个喜讯啊!难道我们不希望如此吉祥珍贵的事情发生吗?难道我们愿意制造一起千古奇冤吗?难道我们会容不下一个平凡的农民来创造奇迹吗?华南虎事件是中国进入科学化时代的标志,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在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相面前,人人平等!科学服从于无情的事实,我们应该有胸怀接受这个事实吧。

------------------------------------------------

          目    录

第一节 照片概况

第二节 老虎立体属性解读

(一) 虎头树叶展示出老虎立体属性:虎头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二)老虎尾部小树展示出的立体老虎属性:虎身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三)老虎嘴唇阴影展示出的立体老虎属性:虎嘴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第三节 老虎眼动属性解读

(一)周照虎26、29、35、40号照片眼动解读:不一样的眼神,不一样的表情

(二)周虎照25、26号眼动解读:瞬间瞪眼

(三)周照虎27-30号照片眼动解读:变化的小瞳孔眼神

(四)周照虎32-35号照片眼动解读:变化的大瞳孔神眼

(五)周照虎13、21、22号照片眼动解读:半闭眼、圆瞪眼

第三节  老虎厥嘴、抬头、甩尾动作解读

(一)老虎厥嘴动作解读

(二)老虎头部动作解读:老虎抬起了头!

(三)老虎尾巴活动解读:老虎摆尾了!

第四节 虎耳虎爪特征解读  年画虎异型的虎头、虎眼、虎牙以及超大的虎耳而虎尾表明,年画虎完全是主观臆造而来的怪物“虎”,其虎身纹理与周照虎高度一致,显然是剽窃而来!

(一)周照虎耳朵变化解读

(二)老虎爪部特征辨析

第五节 虎照树叶研究

一)老虎头顶大叶解读:自然叶还是人工叶?

(二)背部大叶解读:老虎背部树叶的发生巨大移动变化

第六节 虎照现场研究  打虎派一直认为周照虎只有猫大,而用来打周照虎的年画虎已经比豹子大多了,接近成年虎的体型,对此我们除了无奈地笑笑外,还能说什么呢?!

  ――――――――――――――――――――――――――――――――――--------

第一节  照片概况

    2007年10月3日,猎人周正龙于陕西镇坪县神州湾拍得系列华南虎照片,其中胶圈照片31张,数码照片40张。文中01-40为数码照片编号。01-05:发现新鲜华南虎足迹(图1),时间为上午9:39-9:47。爪印透过泥土,在石头上留下清晰痕迹。此应为大型猫科动物(虎、豹、狮),踩在一个小斜坎上,并向下滑了一下,在石头上留下抓痕。由此可见,周正龙确实发现了重要线索,与其后坚持就近寻虎并寻得老虎相吻合。  

 图1 新鲜清晰的爪状趾足迹,深及石头。

     06-40:发现老虎并拍得系列照片,时间为下午4:38-5:03,持续约25分钟。 其中最大间隔拍摄为4:42-4:48,相差4分钟;较小间隙有几个2分钟,其它皆密集拍照,间隔在数秒至数十秒。表明周正龙多次缓慢移动位置,并在每一个位置连续多张拍摄。从发现足迹到找到老虎,间隔7小时,表明存在一个真实而艰难的寻虎过程。最清楚的照片为6、29、40号;基本清楚的照片为9、12、24、25-36、39号;基本不清楚的为7、8、10、13、21-23、37、38号;完全不清楚的为14-20号。其中23、24为虎身最全的照片。照片中老虎位于一棵小树旁边(因为小树上面有一个小弯,故称小弯树),头顶和背部各有一片大叶覆盖。

 第二节 老虎立体属性解读

   老虎是平面纸板还是立体真虎,是争论的关键。通过照片中老虎与身旁树叶和树枝的空间关系分析,可以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照片中的老虎是立体的,而绝不是平面的。

(一) 虎头树叶展示出老虎立体属性:虎头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在所有照片中老虎的头顶都有一片大叶,叶片略前倾,与虎头顶部接近平行关系,盖住老虎头顶的后部,并在老虎头顶投下阴影。在所有照片中,大叶与虎头间没有可见的相对移动,其成像清晰度与虎头基本一致,表明这片大叶就位于老虎头顶。老虎背部还有一片大叶,来源于老虎尾部的一个小枝(此小枝共有三叶大叶)。在6号照片中,此大叶跨过老虎背部后帖到虎头右侧面颊,斜靠在虎脸上,呈前后走向。

    图3来自6号照片,图中有两片大叶子,一片在老虎头顶,一片在老虎右侧面。在头顶的近似在水平面上;在侧面的近似在垂直面上。 侧面的叶子是帖在脸上的,叶子的上边缘与虎脸伴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叶子下面的老虎面颊上有被遮挡的阴影。就是说,叶子与虎脸从前到后都是帖着的。如果老虎是张直立的纸板,那么这片叶子只能与纸板边缘相切,而不可能帖到纸板上的虎脸上去。实际上,叶子前后那么长一段边缘都与虎脸贴在一起,所以,那儿真的有一个立体的虎脸,而不是一个平面的纸板。
   这好比我们把手捂在一边脸上照出来的相片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脑袋换成一个直立的纸板--照出来的相片,那么,手捂到哪里呢?手掌只能与纸板有一个接触线--捂在纸版的左边,而不无法形成一个接触面--把手掌帖到纸板上去。
    头顶的叶子下面代表一个面,头侧的叶子代表另一个面,这两个面近似垂直关系。当一个虎头这样两个面时,只能是立体的,它怎么能是一个平面呢?
因此,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那是只立体的真老虎了,而纸老虎之说根本无法成立的。

    打虎派复制了纸板虎,但就是不敢把张大叶片放到头顶上去,更不敢把大叶放到虎头侧上去,因为一眼就看出纸平面与树叶间的垂直关系。

    作为纸板说最重要的证据,应当是纸板的边缘。如果是纸板老虎,那么其边缘必然存在整齐的裁剪边线,这在年画虎和网友仿造纸老虎中都清楚可见。周正龙虎照的右侧颈部在多张照片中完全暴露,边缘丝毫没有平滑的边界线,而且隐约可见虎毛与背景的过渡。 

图3 虎头与叶片的关系(自No.6):头顶叶片与老虎头顶近似平行,左侧叶片与面颊部也近似平行

(二) 老虎尾部小树展示出的立体老虎属性:虎身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从29号和40照片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老虎尾部有一小树,几乎与尾巴平行,一直延伸到后方,又伸出一片大叶继续向右后方延伸,最终大叶位于背部上方,与部上缘部分重叠,最后还到达头面部(图4)。很明显,那棵小树是斜行的,与地面约交角45度,大约从老虎后腿中部处的地面伸出。如果老虎是一张直立的纸板,纸板下缘就是老虎右后腿脚尖处,那么小树的根部肯定在纸板后面了,其向后的延伸肯定是越来越远离纸板平面,其叶子也必然更远离纸板,绝不可能叠加到老虎的背部和头面部去。因此,此处唯一的可能就是:那的确是一只卧着的立体老虎,所以,那小树才能与尾巴平行斜行,那大叶才能随老虎臀部到背部的拐弯一起伴行,并叠加到虎背上去。如果纸板说成立,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唯一办法就是将纸板半躺下去,这样的话,那拍出的老虎就将严重变形了,并将腹面边缘面对相机。总之,无论老虎是大是小,无论是死是活,那老虎都是立体的。注意:背部大叶位于头后一定距离。

   老虎左前小弯树与老虎尾部的小树间,还存在一个明显纵向差距。这个纵向差距同样说明了老虎的三维立体属性。如果那是一张纸板,那么,纸板只能斜放在那里(右前-左后),这样,相机就不能正对纸板,必然会拍出纸板的边缘,并使老虎严重变形。结合前述,纸板必须半躺斜放,才可以满足尾部小树的空间伸展特性,这是不可想像的!

    起初,当有人怀疑纸板时,我立刻想到图3虎脸上那片叶子,顿时底气十足。现在还有人说到纸板时,我想都不用想了,因为我后来又发现了老虎尾部的那棵斜行的小树!

   打虎派常以模糊和抖动来否定活老虎,但这两大证据,却没有一个打虎的敢上来碰一下!

图4 29号虎照局部图,示虎尾部的斜行小树(白色箭头)与老虎的立体关系

 (三) 老虎嘴唇阴影展示出的立体老虎属性--老虎唇部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图4 虎唇阴影--来自老虎自身的立体虎强力证据

    上图:6, 12,27, 29号照片局部图,显示左上唇在舌面留下的阴影。注意,由于曝光量的差别,不便于比较,但仍然可以看到,各照片中阴影的大小与形状并不一样。

    下图:40号照片右中部截图,显示树叶方向与光照关系。红色箭头示有强烈反光的树叶,绿色箭头示弱反光的树叶。从右到左,依次可以看到,树叶右倾,反光最强;树叶水平,反光次之;树叶左倾,反光弱小。在绿色箭头指示的三片树叶中,从右至左,随着倾斜度的加大,反光逐渐减弱。这说明,太阳位于照片右上方。另外,从40号照片的虎尾左侧可知,向右前方倾斜的树叶,其反光最强。实际上,只有树叶向前倾斜,才可能拍摄到树叶正面。因此,强反光的树叶及其与弱反光树叶的对比,可知太阳位于右前上方。正如《破解版》所述,下午5点左右的太阳应位于西偏南方向,即老虎的右前上方。两者是一致的,并与现场考察了解到的方位一致。

    位于照片右前上方的太阳,亦即太阳位于老虎的左前上方,完全应该使老虎的左上唇下部产生上图的阴影。也就是说,照片中的老虎是立体的老虎,舌与上唇间存在腔隙,右唇下腔隙受阳光直射,完全照亮,而左唇下腔隙背对阳光,故而出现阴暗区。另外,左上唇本身也产生投射阴影。这充分证明,照片中的老虎是立体的。到此,又为立体虎增添一强有力的新证据。与其它立体虎的证据不同的是,这是老虎自身形成的。当然,按打虎的思维,有一个例外:碰巧吻合--原型虎也是在相似方位下的阳光下拍摄而成--非专业的室外或野外作品+水平拍摄。

    打虎派曾以此说明那是纸板虎的证据,其原因是阴影与光照不符。虽然我在《破解版》中通过方位分析及后来的现场考察都表明,阴影与太阳位置是一致的,但是,最可信的证据还是照片中树叶上的光照分析。

   曾经有些打虎者提出当时的气象记录是阴天,也有挺虎者认为那些树叶上的强反光不是太阳照射的结果,而是成像的高光反应。事实上,照片中不同方向树叶反光的强大差别,足以说明,拍照时是有阳光照射的。

   年画虎上那个地方也有一个阴影区,不过,其阴影均匀且规则。显然,那不是自然成像,而加工出来的。还是老话:很多打虎的证据,最终都会成为挺虎的证据!唇下阴影就是这样成为挺虎证据的。

   第三节 老虎眼动属性解读

    有人说,老虎没动,故而为假。试问,一只卧着的老虎该怎样动才算动呢?老虎身体可以不动,但其眼睛却不可能不动,事实,老虎的眼晴一直在动,从半闭到圆睁,变化复杂而丰富。

(一)周照虎26、29、35、40号照片眼动解读:不一样的眼神,不一样的表情

 图5  震撼眼神,活力四射!机灵萧杀,虎虎生威!

    这里将比较清楚的几张照片的虎眼集成一组(图5),可以清楚地看到:

1. 29照片中双目圆睁,瞳孔居中,呈虎视耽耽状,盯住前方。

2. 40号照片由于头部上抬,虎脸缩短,瞳孔上移,呈向前上的探视状。

3. 26号照片眼睛瞪大,瞳孔开大,明显是睁大眼睛,欲看清前方遮挡物的正视状(看相机吗?)。

4. 35号照片右侧瞳孔开大,但部分隐藏于眼睑下;左侧瞳孔似无变化,明显呈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思索状。

   从这系列的眼裂变化、瞳孔变化和眼神变化,显然,那儿卧着一只活力四射的真老虎、杀气十足的活老虎!每当我想起29号和35号那截然不同的清晰眼神,便觉得再争辩老虎的真假已经索然无味。如此清晰显著的变化,难道真的还有人看不出来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真的还存在这样的人吗?树叶没有蒙住老虎的眼晴,倒是住了某些利益熏心者的眼睛。一叶障目,不识真虎!纵然圣人在世,也无可奈何,而我何以为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9号和40号照片的面部有一些小树叶,这些小树叶距老虎的距离并不近,但其宽度仍与虎眼接近,就此一点就足以说明,那只老虎还真不小--远处的一片树叶都不能遮住其眼晴!

图6 29与40号照片动画对比图

    29号与40照片都很清晰,但其瞳孔位置却明显不同(西安的朱先生最近也提醒我注意这种差别),图6 动画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差别。关于动画对比的可靠性,详见:http://creato.blog.sohu.com/85783568.html   

(二)周虎照25、26号眼动解读:瞪眼瞬间

   大山魂先生做过25和26号照片的动画图,可以看到眼睛和额部肌肉的运动,虽然我特别进行了文字说明,但并没有足够重视。后来发现,在这两张照片上,虎眼的变化是如此巨大。首先这两张照片的清楚度是基本一样的,不存在清晰照片与模糊照片的对比。其次,两张照片中,由于面部正好被树叶挡住,反而使眼睛(右眼)变得清晰,非常有利于分析。

    眼睑的判定方法:上下眼睑都有黑色的内缘,是睫毛生长的地方。在黑色带的外侧,是白色带或淡黄色带。再外面,上眼睑上方是黑色的眉毛,下眼睑下方是黑色的虎毛。依此很容易读出上下眼睑的边界线 (图7上图)。

    第一、眼晴的眼球部明显呈黄色,而其它照片上呈白色,有的即使被树叶挡住也呈白色,如33-35号照片。这种颜色的变化正是活体的重要特征。第二、26号照片的右眼明显睁大变圆,黄色的眼球围绕着黑色的瞳孔,且瞳孔中央呈白色,表明瞳孔是开大的。而25号照片的右眼则小得多,瞳孔小且靠近上眼睑。将眼睑和瞳孔描边后(内插图),其差别极其明显。第三、26号照片上眼睑与眉毛间的白色带比25号照片是明显增宽,另有额部王字虎纹上抬,是与睁眼相关连的额部肌肉收缩上提现象。从图7-1的动画对比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变化。

    Exif据显标,25号拍摄时间为16:52:31, 26号拍摄时间为 16:52:32,两张照片相差仅1秒,如此短的间隔绝对杜绝了多模板说的可能性。如此巨大的变化,发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足以成为活老虎的铁证。相对于《终结版》的眼动分析而言,这个变化更加清晰和显著,其显著程度是无法通过任何模糊手法可以达到的。

左图:自25号照,右图:自26号照 

上图:自25号照,下图:自26号照

图7 周虎照25、26号眼动分析。

    图7-1 25、26号照片眼动动画图(自大山魂网友)

(三)周照虎27-30号照片眼动解读:变化的小瞳孔眼神

 

   图8来自连续四张的数码照片(27-30号),在上面两张里,瞳孔皆位于上眼睑下方,部分被眼睑遮盖。第三张(左下图)瞳孔下移,接近眼中央。第四张很特别,右眼瞳孔仍与上眼睑保持一定距离,但左眼瞳孔重新回到上眼睑下面。但是,左眼瞳孔下面却有一个尖形的尾迹,表明拍摄过程中瞳孔正从下方向上方移动。这种细腻的中间过程和两眼不对称瞳孔位置,已经大大超过了造假的常规思维了。

   这组图有力地表明,照片中老虎的眼睛和瞳孔一直在动,有丰富的眼睛动作,那只能是只活老虎。而不是网上许多人讲的那样:在长达二十分钟里老虎丝纹不动。只不过,没有大的动作。这要不是只活老虎,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图8 连续摄影中,老虎瞳孔的变化(自No.27-30):左上图和右上图瞳孔皆位于上眼睑下方;左下图瞳孔下降,接近眼睛中央;右下图中左眼瞳孔回到眼睑下,但留下一个尖形尾迹。

(四)周照虎32-35号照片眼动解读:变化的大瞳孔神眼

图9 32-35号照片眼睛对比图

拍摄时间和焦距:32号16:59:38, 34mm;  33号 16:59:40, 34mm;   34号 16:59:44, 27mm  35号 16:59:45,27mm

   从图中可以看到,面部有几张交叉的树叶,这些树叶的相互位置及其同虎面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表明拍摄机位没有变化。32和33号相差2秒,焦距相同,是连续不间断拍摄;34和35号相差1秒,焦距相同,也是连续不间断拍摄。33和34号间也仅相差4秒,因此,这是一组同机位的连续拍摄照片,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

1.前面图7的25-26号照片,拍摄时间相差仅1秒,但眼睛变化极大。这里的34-35号照片,拍摄时间也仅相差1秒,并且与25-26号一样,眼晴前面挡着树叶,两张照片的清晰度也基本一样,但眼晴基本上没有变化。这从反过来证明证明25-26号照片中眼睛变化的显著性与可靠性。

2. 26号照片中出现了明显开大的瞳孔,位居中央。34-35号照片中同样出现了开大的瞳孔,而且更加清晰。此处瞳孔居内上方,与上眼睑部分重叠。其外下方的白色眼球与内上方的黑色瞳孔,构成一种独特的眼神,表明老虎可能透过树叶注视某个地方。(如果不考虎焦距影响,25号眼裂和瞳孔都更大些)

3. 22-23号照片比较模糊,但大致可以看到,22号瞳孔与24-25号相似,23号瞳孔明显缩小。其中,22号与24号的清晰度相似,但其可见的瞳孔的形状却仍有明显差异,22号似呈椭园形。

(五)周照虎13、21、22号照片眼动解读:半闭眼与圆瞪眼

图10 13、21、22号照片眼动分析

    图10是三张相当模糊的照片,打虎派往往以相机抖动、照片模糊来抵抗老虎的眼睛运动,故此专门来认识一下这些特别模糊的照片。图中13号照片的眼裂很小,呈半闭状,大部分瞳孔都隐藏在上眼睑内。21、22号照片的眼裂很大,瞳孔居中。这里可以看到,即使真正模糊的照片,其眼睛的成像却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从半闭状到圆瞪状,充分反应了老虎眼晴状态的显著变化。不知哪位摄影高手或生手有这等本事,可以随心所欲地将一只眼晴变大变小。注意:21和22号照片的拍摄时间分别为16:51:41和16:51:43,其间相差仅2秒,是又一个连续快拍,在这两照片中眼晴没有明显的变化。

    以上的连续照片眼动分析和间隔照片眼动分析,基本上反应了比较清晰的全部数码照片及少数模糊照片,可以说,几乎每张照片的眼裂大小、瞳孔位置、瞳孔大小等都不一样。这些差别充分证明老虎是活体的,这完全符合动物在静卧状态下的眼动特征。单纯的眼动现象,就足以证明照片中是真老虎活老虎,这是任何异想天开的打虎派的智力和能力所无法否定的。实际上,眼睛的变化即眼的变化,是表情的核心部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各照片中的老虎的表情,着实差别很大,这种表情的差异,清楚地告诉我们,那是一只活老虎。如果打虎派们看不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或许还可以以理解,但是,如果宏观粗大的表情变化也看不见的话,可能就不正常了

    那些顽固不化的打虎派是否仍然认为这是相机抖动和成像模糊造成的呢?我想,倒不是周正龙的相机发抖,而是该这些家伙的心发抖了。

    在此,我着实要感谢周正龙!,他冒着生命危险一气拍下这么多照片,使之相互衔接,彼此印证,让那些别有用心的打虎妖论了无藏身之机,弹指间灰飞烟灭!

 

第三节  老虎厥嘴、抬头、甩尾动作解读

   许多打虎专家一致认为,周老虎长达半小时里丝毫未动。事实上,除了前面的丰富复杂的眼动运动外,那只卧虎凡是可动的地方都动了:嘴动了!舌动了!头动了!尾动了!唉!就差翻身打滚了!

(一)老虎厥嘴动作解读

图11 老虎厥嘴研究 

    周老虎总吐着舌头,一直成为一个疑点,本人曾经分析过,各照片上舌头的形状是有变化的,但由于清晰度的原因,没有出现在《终结版》中。实际上,能够基本看得清舌头的也就6号和12号两张照片。从图中可看到6号的舌头显得长而窄,12号的舌头则宽而短。舌的右前端明显增厚突起,在这两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差别。然而,最大的差别还在于上唇的形状和角度,12号照片的两上唇的夹角明显大于6号照。如图所示,将两张照片的上唇线描点后进行重合(蓝点线和红点线),可以看到其差异相当显著。这表明,老虎的嘴在动,相对于12号照片,6号照片有一个厥嘴的动作。27号和36号照片的唇舌部不太清楚,但可以看到,在这两张照片中上唇呈直线状。与6号和12号的曲线型上唇相比,形变明显。同时可以看到,随着上唇的变化,鼻唇沟的长短和深浅也有明显的变化,这反应出整个上唇部的一体化动作,如同26号照片中看到的眼额部联动一样。这些变化不仅与老虎自身的嘴部动作有关,而且也与拍摄角度有关。不仅表明老虎的活体的,而且还是立体的。其实,上唇线的变化的本质是整个上唇部的变化结果,从图中不难看出各照里蝴蝶上唇的形态变化。厥嘴动作是活体虎的强有力证据!

    当然,在打虎派看来,这些变化仍然可用相机抖动和模糊来实现,因为其相机是万能的,无所不能。静止的可以动起来,而运动则是假相。哈哈!这可不是玩笑,这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芝诺的著名论断:世界的本质是静止的,一切运动都是假象。嘿嘿,打虎竟然打出一大帮古懂哲学家,弥足珍贵呢!

(二)老虎头部动作解读:老虎抬起了头!

    半卧位老虎的头是抬离地面的,因此,身体后部可以静止不动,但头部绝不可能一动不动,一定会有小幅度的前后左右移动。其移动可以从虎头与周围环境参照物或虎头与虎身的相对移动做出判断。图12是40张数码照片中最后两张照片,凭肉眼可见,最后一张里老虎睁大眼睛,呈警觉状,头上抬,鼻尖从前一张遮挡的树叶下露出来,虎面缩短,因此显得比较宽。

   虎头下面的几根树枝都非常清晰,可以作为参考。在此选择图下方的横行树枝(粗箭头所示)作为参照片物,计算左眼中央到树枝的垂直距离与两眼瞳中央距离(瞳距)的比值,结果左图为3.0,右图为3.3,差异很明显。右图相对左图的变化比为1.1(3.3/3.0)。同理计算嘴下方树叶的相对比值则为1.35,即眼睛与树叶的各自变化不成比例,显然,虎头与树叶间发生了相对移动。如果假定老虎两瞳孔间距离为12cm,则虎头上抬约2.6cm。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抬头动作了,并与周正龙最后的拍摄回忆相吻合:老虎受惊,最后发出吼声。第40张照片与第29张照片的眼睛相似,呈警觉状,面部三角几何分析基本重合(省略),表明老虎在拍摄过程中并非那么“乖巧听话”,而是曾经警觉过,随后平静下去,最后再次警觉起来,中断了拍摄。 

图12 老虎头部的移动(自No.39, 40):示虎头上抬,眼睛圆睁。粗箭头示头下横枝,可计算出虎头上抬的距离。细箭头指示颈部虎纹与面部虎纹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图13此以最简单的方式,将二图按瞳距相等的标准缩放到同样大小,以图下横枝(粗箭头)为标准,使二图平行相对。将右图以50透明度叠加到左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躯体部位纹理完全吻合,但颈部和头面部纹理几乎完全不能吻合。说明不仅虎头上抬而且有侧移。

图13 将图6右图以同等比例、50%透明度叠加到左图,躯体纹理完全吻合,而颈部、头面部完全不吻合(蓝色箭头)

    图14再以另一种方式来显示抬头的幅度。老虎抬头的幅度,应以嘴部最大,而眼部由于离脊椎―颅骨关节较近,位移较小。但是,图中唯有眼睛变化容易精确定位,所以,仍然评估眼睛在抬头动作中的位移量。同样,避开复杂的几何学计算,直接显示眼晴位移的距离。调整两张照片的大小,使(1)老虎头部下面的横枝处于同一水平,(2)老虎头顶叶子自右起第三齿尖处于同一水平,这样,在等距范围里,中间的头部运动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从两张虎照左眼的中心引出的平行线存在一个明显的位移值:右眼比左眼明显升高;从两张虎照嘴下面的叶子尖端引出两条平行线,可见左图叶了高于右图。就是说,虎眼与虎嘴下叶子间发生了相反的移动。毫无疑问,第40张照片里老虎头部明显上抬了。再看看露出的鼻尖,就知道那里的抬高更明显。 

图14 最后两张虎照(No.39,40)里眼睛的位移值:右眼比左眼明显上移。黄色箭头指示虎眼与虎嘴下叶子间的变动方向相反,只能是虎头移动了。

   其实,头部的运动是相当复杂的,包括与身体的联动,除了上面看到的头部上抬外,左侧颈部与面部纹理间的位置关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头上抬(包括侧移),会使面部纹理的成像发生几何改变,即纹理形状与原来不一样。而虎身未动,故其纹理可以全部重合。将第40张照片的左侧面部纹理取出来,适当增亮色彩,叠加到第39号照片上去,二者存在多种错位。在图15中,先以两眼中心距离相等为标准,调整照片大小。然后不考虑任何参照物,强行旋转,使之尽可能重合。其中只有颈部纹理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而面部纹理则表现为向右平移,向上抬起,即向右上扭脸的动作。许多网友声称,通过旋转可以使两张虎照完全重合,这里清楚地看到,仅颈面部这一小块就重合不了,那些所谓的完全重合显然是精度不够或其它原因造成的。

图15 最后两张照片的颈面部纹理叠加比较:底图为第39号照,第40号照(亮色纹理)经旋转叠加上去,颈部纹理可完全重叠,面部则出现复杂的错位。

(三)老虎尾巴活动解读:老虎摆尾了!

   老虎这类的动物,就像我们熟悉的牛马一样,卧着的时候,虽然身体不动,但尾巴却会经常甩来甩去,这种习性与躯赶昆虫有关。因此,周照虎的老虎活动最大的部位可能就在尾部。但是,由于尾部被树叶遮挡,很难观察到。可喜的是,已经从两张照片中找到了老虎甩尾的证据。在周照虎里,尾巴通常位于大腿后面,接近根部是长一段白毛节段,该处常常明显向上拱起。其后节段白毛区域明显变短(图16左上)。在图16右上图上,尾巴暴露部分最多,且明显离开大腿,移向后方。在图16左下图中一段较细的尾巴直立起来。在图16下图中,尾巴位于大腿之上,与大腿交叉重叠(前面有一个树枝,其纹理与大腿纹理方向不同)。比起前面细小的老虎变化来,这里的变化实在太显著了,而且与动物的习性一致。必须注意的是,在虎尾竖立或前置时,原来虎尾的地方虽然也是暴露的,但那儿并没有虎尾,只有绿草,也是虎尾移走的证据。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周照虎的尾巴与年画虎显著不同。年画虎的尾巴约大腿的一半粗(笑)。

图16 老虎尾部的运动:左上图来源于No.29,尾部根部稍向上拱起;右上图来自No.31,尾巴向后甩开;左下图来源于No.26, 尾部后段直立在身后;右下图可能是胶圈照片,示尾巴位于大腿之上。

注解:图16左上图的虎尾斑纹从根部算起,依次为纹1、纹2(箭头处)、纹3和纹4。其中纹1-纹2间距长,纹2-纹3间距短,纹3-纹4间距较长。右上图中纹1-纹4皆清楚,与左上图一样,但纹2-纹4离开了大腿,其间有空隙。有人认为那只是一片树叶挡在了前面,那么,此处虎尾的宽度将增加一倍。右下图大腿后面的淡黄色条段因为缺乏黑色纹理,不便判断为虎尾。如果是虎尾的话,那么也是离开大腿后侧的。如果其间的绿色间隙也算作挡在前面的树叶,同样,相当于纹2处的虎尾宽度会成倍增加。后面直立的虎尾有人认为是树桩,但任何树桩都不可能形成那种黑白分明的环纹形,现场考察,那个位置最粗的小树就是那根尾部小树

第四节 虎耳虎爪特征解读

(一)周照虎耳朵变化解读 

图17 老虎右耳朵变化图。自15号胶卷照片片,上方插图分别是6、12、27、29号数码照的右虎耳。

   大山魂解读的老虎左耳耳背朝前的现象,是确定无疑的。从图17还可以看到到,那一直不清楚楚的右耳也是有明显的变化。如在没有背部大叶遮挡的照片中,12号照片和27、29号照片相比,前者呈平坦的圆桩,后者则明显呈锥形,即代表耳朵的白色区域明显增高,近三角形。这种变化或者是老虎的耳朵活动引起或者是立体耳朵在不同角度拍摄产生的。这种变化对于判断一只耳朵的变化明显不足,但对于否定纸板论就意义足够重大了,因为要靠相机把这个部位的形状拍出那么大的变化来,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第15号胶卷照片中,可以看到,老虎的右耳明显呈尖锥状或三角状,比数码照中的任何一张都更像一个正常的耳朵形状,或许这就是周正龙所看到的“竖耳”变化。图17显示了数码和胶卷照片的各种耳朵形态,其“变”是显而易见的。

(二)老虎的爪部特征:宽钩型

    由于老虎卧于草丛之中,其趾端多隐藏不见。稍微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终于从众多照片中找到老虎前肢的部分爪端图像。图18显示老虎左前脚的三个爪,其中最右侧一个(小趾)最清晰,爪基部和中部都比较宽大,尖端呈向下的弯钩状,与图1的爪痕相一致。

图18 第24号照片的老虎左前脚,示末端的三个爪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周虎照有三点与年画虎有本质区别:

1.虎耳:年画虎的耳相当大,而周照虎的耳相当小。二者根本不同。

2.虎尾:年画虎的尾平直粗壮,根部近大腿的一半粗。而周照虎的尾细小得多,且根部向上拱起,节段较小。二者根本不同。

3.虎爪:年画虎左前肢未端止于年画的边缘,见不到爪,而周照虎则可以看到比较完整的一排爪。年画虎可以看到的爪呈细钩型,而周照虎呈宽钩型。二才根本不同。

4.虎眼:年画虎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美女的蓝眼晴,而不是正常的老虎眼晴,而周照虎是实实在在的动物眼晴。

5.虎头:周照虎为圆形头,是典型的华南虎头型,而年画虎是倒三角形头,与属于任何老虎头型。

6.虎牙:年画虎的一对犬牙是上颌位,这与任何现存动物皆不符合,属臆造。

    由此可见,周照虎中被树叶遮挡的耳部、尾部和爪部,恰恰与年画虎根本不同,且表现自然,因此,俨然断绝了周照虎来自年画虎的可能性。而异型的虎头、虎眼、虎牙以及超大的虎耳而虎尾则表明,年画虎完全是主观臆造而来的怪物“虎”,其虎身纹理与周照虎高度一致,显然是剽窃而来

第五节 虎照树叶研究

(一)老虎头顶大叶解读:自然叶还是人工叶?

  老虎头顶那片大叶子,是以否定整个虎照做假的身份出名的。现在终于可以在高分辨的照片上看到那片叶子的真面目了。从图2可以看到,放大的叶片很脏,尤以箭头处最为明显,是长期尖埃混合雨水形成的污垢,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叶子绝非人工制造并由拍摄者带上去的。叶子其它部分的尖土污垢分布自然,没有手指捏拿的痕迹,因此,排除了人为将这片叶子摆到老虎头上的可能性。叶面上污垢相对集中分布在一些纵行的间隔里,表明叶面并不平整。从叶子边缘可以看到一些枯痕,这是正常老叶现象。 

图19 老虎头顶大叶的放大照片(自No.6):叶片自然积累污垢,叶齿有枯痕,没有手指痕迹

(二)背部大叶解读:老虎背部树叶的发生巨大移动变化 

    照片中有一个十分令人惊奇的现象,如图20所示,6号虎照的背部和面颊部帖着一片大叶子(红色箭头),在12号虎照,在那里出现了两片大叶,6号照中那片大叶依然存在,但已经从面颊部移到虎头后面。在这片大叶上方,新出现另一片大叶(蓝色箭头)。这两片大叶的色泽、边缘和质地都不同,应属于不同种类的叶子。可在27号虎照,原来的大叶看不见了,新出现的那片大叶下降到虎背上和虎头后面,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最后。这种带有过渡性的树叶变化,很难想像是人为的拖泥带水的置换。最好的解释应该是:那后来的大叶属于老虎尾部斜伸过来的小树枝叶片,由于虎尾的活动,使得原来被压住的细枝弹起,出现在虎背上方,再继续受虎尾影响,下降到虎背上。把这种显著的变化与早先确定的虎尾摆动结合起来,确实是令人兴奋的事。

    不值一提的是,背部大叶的长度最多30cm, 却伴行整个虎背,并达到虎头后面。打虎派由此提出老虎身体只有一片叶子长,造出老虎如猫的谣言。实际上,老虎呈反C型卧位,身体大部圈在头部后面了,照片中可见的虎头宽度与虎身长度比约1:1,即虎身与虎头等比。即使背部大叶长20cm,那么,虎头宽也有近20cm,这已经是只一相当大的虎头了,亦即,是老虎相当大的了。

图20 老虎背部大叶的三种特独变化。上:自6号虎照,中:自12号虎照,下:自27号虎照

第六节 虎照现场研究

 图21 虎卧现场图

    现场勘察表明,老虎卧身于一个纵深约20米的草坪中央处。这个坪的中间是一条比较平坦的小道,老虎左侧那棵小树(亦称小弯树)位于右侧的一个小坡台上,其高度约10-20cm,老虎卧于小树左后方的平地上。以小树高度最低值60cm计算,宽头宽度约20cm(详见《现场研究》),虎身长约150cm。将身体最全的24号照片虎抠出,放入在大石块处拍摄的现场照片中,可以大致再现实际状况(图21)。由于两张照片的机位和拍摄参数皆不同,无法精确合成。由于平面叠合,胸部抬离地面,使虎位抬高,但整个虎高约小弯树的一半。从平地和小坡台的树叶数量,可以大致了解老虎的大小。

   打虎派一直认为周照虎只有猫大,而用来打周照虎的年画虎已经比豹子大多了,接近成年虎的体型,对此我们除了无奈地笑笑外,还能说什么呢?!

 

刘里远(此为真实署名文章,回应、引用或转载务请遵照法律法规进行。)

大巴山之旅

  最后修改于 2008-06-29 18:41    阅读(?)评论(0)
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